文明革命還是文明病?
內容目錄
Toggle新冠疫情除了帶來無數死傷,也給科技帶來跳躍性發展的契機。
從最傳統的「Facebook」、「Twitter」,到鼓勵使用者發展自我特色的「Youtube」、「Instagram」,它們展現給人們世界更精采的樣貌,卻也帶來負面的衝擊。
究竟社群媒體的發展是一場文明革命還是文明病呢,這篇文章看完後,或許你也會有所想法。
從早期PPT論壇的成立到讓社群網站大熱的Facebook,此後還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同型態的交流平台。舉凡是近幾年一直持續發燒中的直播、實況,到現在爆炸新生的「語音社群」。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機能的日新月異與網路服務的生生死死,人類的生活習慣慢慢地在改變,對於「群居」一詞的解釋也開始有所不同。
從前人們對「群居」一詞的認知偏向「群聚」,朋友們見面需得真正約個時間、地點;雖然現在人們還是會約出來吃飯,但若只是想說說話,其實透過社群網站的文字或是語音、視訊就可以辦得到。
這項演變原本有它自己的步調,卻被去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推快了節奏。在疫情相對平穩的台灣我們仍不避諱出入公共場所,但你一定也能察覺到,到底這場隱藏在疫情之下挑戰人類生活習慣的「文明革命」是好還是壞呢?
延伸閱讀:【台灣颱風動態】懶人包,最新颱風路徑、動態、消息一手掌握!
延伸閱讀:【裴洛西是誰】裴洛西來台中國解放軍真的會「收復台灣」嗎?
社群媒體的一路走來
你知道「社群媒體」的第一步始於50年前第一封寄出的電子郵件嗎?從那封郵件後,人類對於社群媒體的概念不再是抽象的,我們開始為這跳躍性的發展充滿美好的想像——確實,社群媒體也沒有辜負人們對它的期望,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一筆又一筆濃墨重彩的筆跡。
從1980年BBS開放讀取與傳送訊息的功能、1995年替許多離散親友重新牽線的「Classmates」、1997年發展線上即時交談的「America Online」,一直到2004年「Facebook」革命性地衝擊問世、2005年「Youtube」以「影音社群」這個嶄新的面貌誕生。
這些平台除了不斷地試圖加強、鞏固全球各處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之外,也提供他們聯絡感情的橋樑。「Youtube」的出現更改變人們休閒娛樂的方式,也促成素人明星的成功,提供給世人表現自我的舞台。
看到這邊,社群媒體的崛起與持續性地推陳出新好像也沒有什麼壞處。至少這些平台讓一個個原本互不關心的個體在意起彼此,更使得「地球村」的概念變得日益鮮明。像是「茉莉花革命」、「雨傘革命」等左右國家甚至國際局勢的大事件,無論結果成功與否,都是仰賴這些社群平台做宣傳。而過往那些閉口不談的「黑歷史」也正漸漸被撥開。
延伸閱讀:最夯十大直播平台!你絕對不能錯過!
科技始於人性,社群媒體的當下與未來
「科技始於人性」這句話說得很好。單憑文字已經不能滿足人類追求新鮮刺激的渴望,因而衍生出各種以影像、語音作為媒介的社群平台。「直播」、「線上廣播」、「語音社群」作為近年社群媒體中的當紅炸子雞,在新冠疫情中因禍得福,為避免暴露在病毒的威脅下,人們只能選擇在家辦公,更別說休閒娛樂。
你會發現近年來標榜「實況秀」的節目非常火紅,因為除了一些幫助節目進行的腳本設定外,誰也不知道下一幕會發生什麼。而「網路直播」除了有實況秀的即時性,與觀眾間的互動性更是大大提昇,電商尤其喜歡用直播的方式與買家互動。若你無法時時緊盯著螢幕,或是厭倦了聲色刺激,別忘了還有線上廣播。
以Podcast為例,相較於傳統廣播,Podcast的收聽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聽起來像是有聲讀物,但Podcast和有聲讀物比起來,多以對談方式進行,少了點枯燥,多了些新鮮感。
在疫情的衝擊下,也開始有更多談話性的Youtuber也投入Podcaster的生涯。他們一樣活躍,還吸引到更多本來不在同個平台活動的受眾。
在這個趨勢的基礎之下,「語音社群」誕生了。大家比較熟悉的語音社群應該是因為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線上開聊而備受矚目的Clubhouse。
Clubhouse一樣不需要你緊盯著螢幕,像是線上廣播一樣直接收聽即可。但是它又比Podcast多了互動性,如同一個線上論壇,說是用聽的「直播」也不為過。Clubhouse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的「珍稀性」,為了維持「房間」一定的談話水準,每個人最多只能再邀請兩位朋友。
目前Clubhouse也持續在做定期更新,有望挑戰Facebook等傳統社群媒體的地位。雖然隱私政策和部分敏感話題仍讓Clubhouse受到質疑和詬病,但科技是不會走回頭路的,作為社群媒體中的新生兒,Clubhouse的成長令人期待。
延伸閱讀:【印度神童最新預言】印度神童阿南德最新預言!我們該如何應對新冠變種病毒的威脅?
延伸閱讀:【第一次使用clubhouse】就上手!邀請碼要怎麼樣才能拿到?
社群媒體帶來的衝擊
大部分的人可能不會發現,在平台上分享生活的點滴時,我們所呈現的往往不是最真實的一面,而是為了得到「按贊」、「心心」被刻意包裝後的模樣。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讓人們的比較心與虛榮心爬升到一個前所未見的高度。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在1954 年提出的「社會比較理論」時恐怕也沒想到,我們比較的對象竟然會從關係密切的朋友們上升到完全陌生的網友吧。單純的「照騙」已不能滿足世人,為了炫富他們可以多人揪團買或租一個名牌包包,更甚是透過犯罪獲得的不義之財維持自己光鮮亮麗的假象。
當網友的「喜歡」成為可以生財的工具後,人類的劣根性被無限放大。為了獲得「斗內」,他們自詡為「創作者」,對各種無理的要求妥協或是進行傷害性大的玩笑。你說他們想過帶來的後果嗎?小編覺得有的,但比拼訂閱數、觀看數以及追蹤數已經勝過一切了。
這麼扭曲的價值觀,與其說是社會的反撲,小編倒認為只是我們當初對「社群媒體」的想像與期待太過美好,因而忽略了人性。就連廣受好評的Clubhouse也難逃,屢次傳出以歧視或色情等作為主題的聊天室,這是不是又提供犯罪以及惡意滋生的溫床了呢?
作為觀眾的我們「理論上」應該可以過濾掉不良的內容,但仔細想想,嗜血的媒體和嗜血的觀眾是共生共存的。良好的媒體環境從不是單一方的責任,應該由大家共同監督。新冠疫情所挑起的這場文明革命是好是壞,取決於人類如何看待與使用。